強夯置換法處理地基的優缺點
2020-03-23 01:45:05
強夯置換施工一般選用擠土置換法,即先夯出一個夯坑,然后向坑內填入碎石,進行強夯置換,這種施工工藝的缺點一是錘底面積小(一般錘底靜壓力在100~200kpa之間),置換率低;二是簡略使地上發生較大拱起,且置換深度有限。
恒通強夯公司根據許多的工程實踐,選用排土置換法,即在強夯置換前先挖一個直徑略大于夯錘直徑的坑,坑深3~4m,然后向坑內填入碎石進行強夯置換,這樣運用錘底靜壓力為30~50kpa的夯錘,即可使置換深度抵達5~6m,而且使面積置換率大大提高,樁間土的拱起也大大減小。
強夯置換的影響深度應由置換樁的長度和樁下被加密的土層組成,前面的實例中軟土層厚度為8m,而置換樁的長度一般為7m(只要單個樁長抵達8m),根據該油罐加載試驗的沉降觀測記載,其沉降十分小(見沉降觀測曲線),由此可見,樁底的軟土得到了加密,使其承載力、沉降變形均得到了必定的改善。
高飽滿土地點的地域地下水位一般都比較高,經強夯置換處理后的地基在運用過程中,樁間土極易遭到地下水的腐蝕,而使其承載力下降,樁間土承載力的下降會削弱其對碎石樁的側限,碎石樁的承載力也會隨之下降。那么因為地基承載力的下降是否會使其上部的建筑物發生較大的附加沉降呢?因為現在的工程實踐較少,還無法得出結論,但從恒通強夯公司對前面談到的工程實例進行的接連兩年的盯梢觀測來看,未發現該油罐有失常的沉降。
強夯置換法概括了強夯加固和復合地基的利益,且施工設備、工藝簡略,適用范圍廣泛。此法不只用于房建工程,也適合于化工類大型設備根底等工程,而且具有速度快、作用明顯、節省出資、節省材料和加固作用好等利益,是一種比較志向的地基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