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夯置換法單點置換原理詳解
2020-07-11 02:21:11
強夯置換法是指運用重錘夯擊排開軟土,向夯坑內回填塊石、碎石、砂或其他顆粒材料,究竟構成塊(碎石)墩,塊(碎石)墩與周圍混有砂石的夯間土構成復合地基,其承載力和變形模量有較大的跋涉,而塊(碎)石礅中的空位為軟土孔隙水的排出供給了超卓的通道。經過強夯置換法進行強夯地基,既跋涉了地基強度,又改進了排水條件,有利于軟土固結。
強夯置換分為:①單點夯擊置換構成獨立的墩置換體方法;②滿意距離的群點置換,構成有序擺放的群墩復合地基的置換方法;③布滿安置的群點夯擊,構成全體置換的方法等三類。單點夯擊的置換體深度一般為5~7m,最深者8.5m;單點置換的原理為:
圓柱體形的重錘自高空落下,接觸地上的瞬間夯錘刺入并深陷于土中,在瞬間釋放出許多能量,對被加固土體產生的效果有三個方面:
(1)直接坐落錘底面下的土,瞬間承受錘底巨大沖擊壓力,使土體積緊縮并急速地向下推移,在夯坑底面以下構成一個壓實體,其密度大為跋涉。
(2)坐落錘體側邊的土,瞬間受到錘體邊沿的巨大沖切力而產生豎向的剪切損壞,構成一個近乎直壁的圓柱形深坑。
(3)錘體落下沖壓和沖切土體構成夯坑的一同,還產生激烈的顫抖,根據顫抖液化、排水固結、顫抖擠密等聯合效果,使強夯置換體周圍的土體得到加固。